2023騰衝科學家論壇—全球變化下動物遷移與生態保護國際研討會成功召開

  12月2日,2023騰衝科學家論壇—全球變化下動物遷移與生態保護國際研討會在雲南騰衝舉辦。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亞平,河北大學校長、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IUBS)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康樂研究員,中國科協新技術開發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秦久怡,雲南大學常務副校長胡金明,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田建宏,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政治部主任童承宗出席研討會並致辭;歐洲科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院士,法國科研中心多學科研究所研究員Yvon Le Maho,雲南省科技廳廳長王學勤,雲南省保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餘明,“一帶一路”國家科學組織聯盟(ANSO)主任曹京華,中國科學院科創中心副書記李彥出席會議。

  會議開幕式由歐洲科學院院士、國際動物學會執行主任張知彬教授主持。張亞平院士首先致辭。他指出,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頻繁的野生動物遷移導致了一係列生態學和社會學問題出現,也逐漸成為了世界範圍內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本次“2023騰衝科學家論壇—全球變化下動物遷移與生態保護國際研討會”對這一問題開展專題報告和研討,對於雲南省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康樂院士表示,國際動物學會作為IUBS的科學會員和重要夥伴,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發展。IUBS對學會的工作也十分重視。本次會議聚焦“全球變化下動物遷移與生態保護”這一重要生態學問題,邀請多國科學家開展研討,對於動物遷移相關科學和社會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意義。 

  胡金明表示,全球變化導致的動物遷移加劇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也導致了一係列的社會問題。本次會議的召開,對於該問題的探討和處理具有重要作用。雲南大學十分高興承辦此次會議,並祝會議圓滿成功。 

  田建宏指出,亞洲象保護管理是雲南省動物保護的重要而有特色的內容,也是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的重要工作。緩解人象衝突,實現和諧發展是未來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次會議專題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對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童承宗首先對雲南亞洲象北遷這一事件進行了回顧,並認為應急事件處置是一項係統龐大工程。本次會議有利於消防總隊汲取最新相關成果,提高隊伍綜合應急事件處置能力。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對參與會議舉辦表示十分榮幸。 

  本分論壇設置了2個並行專題討論會,共計22個專題報告,涉及大象、老虎、黃羊、野馬、江豚、幾維鳥、海龜等重要動物類群。特邀專家來自美國、法國、西班牙、新西蘭、老撾、津巴布韋、墨西哥等國外以及國內專家60餘人。期間,還安排“與自然同行、護萬物共生”大型展覽。 

  在“全球變化下大象遷移與保護對策”分會場中,共11位專家開展了主題研討。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Ahimsa Campos-Arceiz的報告題目為“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Asian elephants in China and their conservation”、雲南大學教授陳明勇進行了題為“野生亞洲象遷移擴散及對道路交通的行為適應”的報告、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政治部主任童承宗以“雲南亞洲象北上南歸之旅給生態應急事件處置帶來的啟示”為題對相關工作進行了介紹、非洲象研究專家Richard Hoare的報告題目為“A virtual fence dynamic to control problem elephants”、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畢俊懷進行了以“內蒙古草原圍欄與野生有蹄類生存”為題的報告、老撾南河保護區Sithisack Paninhuan的報告題目是“The management of Nam Ha National Protected Area”、必威精装版app西汉姆联 研究員胡義波的報告題目是“The impact of historical climate change on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gene exchange of endangered mammals”、北京師範大學教授Eric Ameca以“Which primate species can benefit from behavioural flexibility to keep up with climate change?”進行了報告、雲南省林業與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李鵬處長介紹了“雲南省亞洲象保護管理”、雲南大學樊輝研究員對“土地利用/覆蓋變化對中國亞洲象生境的影響”進行了闡述和分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西南調查規劃院/亞洲象研究中心陳飛處長的報告題目為“亞洲象跨境棲息地保護研究”。 

  在“全球變化對動物遷移的影響、後果及管理對策”分會場中,共11位專家進行了熱烈討論。法國科研中心多學科研究所研究員Yvon Le Maho的報告題目是“Impacts of wind turbines and their structures on moving animals”、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的報告題目為“Progress and its enlightenment of conservation of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楊光以“從進化的視角看海獸的保護”為題進行了報告、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Marcel Holyoak的報告則以“Can traits predict species responses to natural colonization and assisted movement?”為題、東北林業大學教授薑廣順的報告以“Drivers of human-tiger conflict risk and potential mitigation approaches”為題、新西蘭梅西大學教授Isabel Castro以“Impacts of introduced mammals on Kiwi birds and the conservation efforts of the people from Aotearoa New Zealand to save this iconic avian group”為題介紹了相關工作、新西蘭梅西大學副教授Weihong Ji的報告題目是“Anthropogenic movement of mammal species and impacts on native fauna — New Zealand example”、海南師範大學教授汪繼超以“西沙群島海龜種群現狀與棲息地保護”為題進行了報告、武漢大學教授盧欣的報告介紹了“青藏高原鳥類自然曆史研究之挑戰”、老撾豐沙裏保護區的Viengsack Phommsay以“Management of forests, forest resources, wildlife and biodiversity in the Lao-China border cooperation area”為題介紹了相關工作、蘭州大學教授張立勳的報告題目是“普氏野馬的種群保護和野化放歸曆程”。 

  本次會議不僅有幾十位國內外專家參會並圍繞全球變化下動物的遷移與擴散、珍稀瀕危動物的保護、動物危害和動物疫病的防控等議題,交流了國內外人與動物衝突方麵的研究與管理經驗,提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下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舉措,同時還有100多名當地的小學生全程聆聽了專家報告。學生們不僅在會間與專家互動,還對專家的報告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問題;專家也詳細宣講了相關的動物學和生態學知識。小學生紛紛找科學家簽名留念。會場氣氛十分活躍和熱烈。

  本次會議由國際動物學會、必威精装版app西汉姆联 、海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保山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協新技術開發中心有限責任公司、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共同主辦,由雲南大學、雲南亞洲象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亞洲象雲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具體承辦。

部分參會人員合影

開幕式致辭的領導和專家

上左:張亞平;上中:康樂;上右:秦久怡;下左:胡金明;下中:田建宏;下右:童承宗

分會場學術報告

交流與互動

關於我們
聯係我們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5號
郵  編:100101
電子郵件:ioz@ioz.ac.cn
電  話:+86-10-64807098
傳  真:+86-10-64807099
友情鏈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