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藺團隊在《Global Change Biology》發表研究成果揭示鬆材線蟲對全球森林碳彙造成威脅
近日,必威精装版app西汉姆联 趙莉藺研究員團隊在生態學國際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Vulnerability of global pine forestry's carbon sink to an invasive pathogen-vector system”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鬆材線蟲對全球森林碳彙造成威脅。
森林生態係統作為一個重要的碳庫在全球碳循環中起到重要作用。北半球的中幼林對全球碳彙的貢獻約為70%-80%。本項研究強調,鬆樹是北半球碳儲量的主要貢獻者。在110種鬆屬種類中,33種(33%)屬於瀕危保護物種。前10種全球分布麵積最大的鬆樹以及33種瀕危鬆樹都集中在北半球碳彙貢獻區。經統計,北半球鬆樹的總碳儲量為70726 TgC,貢獻了北半球森林碳彙的17.7%,分別占亞洲、歐洲和北美森林總碳儲量的4.9%、28.4%和12.5%。因此,加強全球鬆林的保護對於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
鬆材線蟲(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原產於北美,先後入侵至亞洲的日本、中國和韓國,歐洲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已造成全球鬆林生態係統1857 TgC的碳彙損失,占歐洲活樹生物量碳儲存的18%。鬆材線蟲造成的全球碳彙損失超過了林火這一主要森林幹擾因素。
鬆材線蟲能適應多種傳播媒介昆蟲。經統計,鬆材線蟲能被7種墨天牛屬昆蟲攜帶傳播,另外有8種墨天牛屬昆蟲能攜帶鬆材線蟲,14種墨天牛屬昆蟲有攜帶風險。在歐洲,媒介昆蟲雲杉小墨天牛(Monochamus sutor)、雲杉粗鞘墨天牛(M. sartor)與易感樹種海岸鬆(Pinus pinaster)的分布區域廣泛重疊,預測法國和意大利等國未來鬆材線蟲發生風險極大。在亞洲,92%的鬆材線蟲易感鬆樹分布在中國。在我國黑龍江地區,媒介雲杉花墨天牛(M. saltuarius)與世界瀕危植物紅鬆(P. koraiensis)的分布高度重疊,鬆材線蟲一旦入侵,世界最大的紅鬆原始森林將難以留存。
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利用氣候因子協同入侵生物及其寄主植物潛在分布區進行綜合分析,對精準評估入侵種全球風險至關重要。本研究結合寄主和媒介昆蟲分布情況,預測了氣候變化下鬆材線蟲全球高風險棲息地,並預估了鬆材線蟲未來造成的碳彙威脅。預計降水模式的北移將加劇鬆材線蟲全球北擴西進的傳播。到2040年,預測波蘭和葡萄牙的高風險地區將占各國森林麵積的90%以上,擁有豐富森林生物量的波蘭、德國、法國和俄羅斯將遭受大量碳損失(1000-2000 TgC)。鬆材線蟲在韓國、日本、中國的高風險區將覆蓋各國80%以上的森林麵積。到2100年,鬆材線蟲將危及歐亞大陸78%的北方森林。高風險林區中,62%屬於全球碳彙的主要分布區,42%屬於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區。若不加強防控,鬆材線蟲造成的碳損失可能超過陸地生態係統總碳儲量的39%。
必威精装版app西汉姆联 周嬌、杜晶晶、葡萄牙國家農業和獸醫研究所Luís Filipe P. Bonifácio、河南大學殷萬東為共同第一作者,必威精装版app西汉姆联 趙莉藺研究員為通訊作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林草局揭榜掛帥項目等共同資助。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111/gcb.17614
圖1 鬆樹的碳儲量
(a) 鬆樹的全球分布,(b)亞洲、歐洲和北美的鬆林和森林的碳儲量,(c) 亞洲、歐洲和北美森林中鬆樹貢獻的碳彙比例,(d) 亞洲、歐洲和北美排名前三植物的碳儲量,(e)鬆樹瀕危等級分類,(f)前10種分布麵積最大的鬆樹及33種瀕危鬆樹的分布區
圖2 鬆材線蟲(黃色)、媒介墨天牛(棕色)和寄主鬆樹(綠色)的全球分布
胰島素/IGF-1通路對多種動物壽命和衰老速度的影響已在包括線蟲、果蠅和小鼠在內的多種模式生物中得到驗證。同時,多項針對長壽人群的研究已證明人類衰老表型與胰島素/IGF-1信號通路基因的遺傳變異之間存在關聯。
共生關係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通過代謝通路互補、共生互利、彼此依存等方式,宿主與內共生菌協同演化以適應不同生境。蚜蟲與初級共生菌Buchnera協同演化約2億年,是國際上研究胞內共生關係的重要模式。蚜蟲以氨基...
環形 RNA(circular RNA, circRNA)是一類廣泛存在於真核細胞中的內源性非編碼 RNA 分子,在生物體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獨特的環狀結構使其免受外切酶降解,因此比線性 RNA 更加穩定。